首页 > AG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真人娱乐场-真人赌场|【聚*课堂】陶瓷上的人物紋(清至民国篇)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0:07    次浏览

清初顺治时期对满族人有个适应汉文化的过程,但对江南文人及景德镇的工匠不会有这个过程。景德镇的青花瓷证明了这个问题。顺治的青花作品有些很难与崇祯的区分开来,中华文化的强大就在于它的传承性,不会因政治势力断然切割开来。 到清代康熙时期,国家逐渐进入正轨,尤其在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,二十三年开放海禁后,国家蒸蒸日上。康熙十九年,朝廷开始派督陶官臧应选等前往景德镇为皇家督陶,足见皇帝对陶物的重视。在,明代崇祯、清顺治及康熙前期五十多年的放任养育之下,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彻底从明朝的意识中解放出来,尤其是人物故事。呈现出完全开放的心态,内容广泛,心胸开阔。 清代康熙皇帝执政61年,亘古未有。政通人和,劝课农桑 ,经济、文化繁荣昌盛。这一时期陶瓷人物纹饰流行“刀马旦”作品和文人场面作品。既反映了满族入关后不忘自己发迹于白山黑水,表彰康熙帝平三藩,对俄和战,征讨噶尔丹,出兵西藏,显示了其武功的存在;又反映了康熙朝提倡古代贤达,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治的需要。 康熙皇帝位列九五之尊,却仍勤奋好学,不肯自欺,他曾说“人多强不知一位知。朕自由躬亲穷究,不枉自以为知。”康熙帝幼龄践祚,克志励学,知文化强于武力,亦知武力能得天下未必能得人心,因此康熙一生为满汉文化践行,瓷器上的纹饰不过沧海一粟。 在文治武功,国计民生之外,是歌舞升平。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达到百年的盛世,自康熙中期开始至乾隆朝谢幕,整个十八世纪,中国处在封建社会的巅峰。以至于康熙帝遗诏中说:“海宇升平,人民乐业。”雍正帝曾对自己也有一个恰当评价:“朕返躬内省,虽不敢媲美三代以上圣君哲后,若汉唐宋明之主实对之不愧。”乾隆帝南巡时舍舟登岸,策马而行,“既览闾阎景象,兼便民瞻就。”面对国家盛景,万民欢呼,“每顾而乐之。”在康雍乾三帝如此心境下,国家大一统,人口过三亿,国家储备雄厚,当时经济的最强国等客观条件将国家面貌充分展现。清代康乾盛世之后,中国国势日衰,制瓷业每况愈下,人物纹饰从嘉道一直到咸丰、同治、光绪一直走下坡路。 到了清末民国初年,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,景德镇出现了一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绘画大师,在瓷器上一改过去程式化的人物塑造描绘方式,采取更为生动传神的表现形式,打破了清中期晚期以来长达百年的沉闷,成为中国陶瓷人物装饰作品终场前的压轴之作。 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人物舞蹈盆起,到清代光绪人物瓷为止,五千年的路程古人走得很艰辛。古人没有想过把自己画在陶瓷之上意味着什么意义,传达着什么信息。古人在感性的思维推动下前进,一步一个脚印。在后人看来,提供的是一条文化生命的轨迹。